中央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深意何在?

作者: 时间:2011-11-30 点击数:

中央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深意何在?
更新日期:2011-11-30

 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9日在北京召开,胡锦涛、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。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(2010年不变价)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。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%。(据2011年11月29日新华网)
  从国务院新闻办11月16日发表了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》白皮书来看,近十年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。一是全国农村扶贫标准从2000年的865元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1274元,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10.2%下降到2.8%;二是我国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2688万人;三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,贫困地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,贫困地区生态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。
  如果按照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和扶贫标准,要不了多久我国就可以赶上那些富裕、发达的国家了,这样不是更能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魅力和无比优越性吗?然而,在这次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,中央决定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,将更多的人纳入扶贫范围,到底有何深意呢?
  中央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,将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,不仅是实现“两不愁,三保障”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、不愁穿,保障其义务教育、基本医疗和住房的需要,也是正视社会现实的具体表现,还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,加大扶贫力度的重要措施。同时,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。
  “两不愁,三保障”总体目标看似简单,但实现起来并不那么容易。可以说,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,多少年来、多少国家、多少人都在想方设法加以解决,但无论是发达国家,还是发展中国家,都没能彻底解决这个难题。尤其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,若要完全达到“两不愁,三保障”总体目标,那必须得下更大的工夫。
  不可否认,通过改革开放,中国已解决了温饱问题,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,但无论在当前,还是在今后一段时期,我们都不能骄傲,因为我国仍属发展中国家。也就是说,与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相比,我们还有很大差距,我们还不富裕,我们还很贫困。尤其在许多条件艰苦的农村,扶贫开发任务依旧十分艰巨:扶贫对象依然庞大,特殊类型贫困矛盾突出,因病因灾等返贫的压力很大,贫富差距逐步拉大,相对贫困问题凸显等。因此,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,必须正视这些问题,必须按照既定目标不懈努力,而绝不能在那搞自欺欺人、玩忽悠群众的数字游戏。再说,虽然经济发展了,但物价也在不断地上涨。如果我们仍按原来的扶贫标准计算贫困人口,那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。
  消除贫困、改善民生、实现共同富裕,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,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。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,也意味着国家将要承担更多的扶贫责任,即国家将更多的资金、资助、项目等投入到更多的地区和更多的人身上。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,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,最终才能实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。还有,如果我们不顾国情,不顾实际情况,而将自己列为富裕国家,那今后我们不但得不到国际援助,还将在国际上承担更多的义务。
  总之,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,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,有着极大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,彰显了党中央、国务院的集体智慧,体现了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。因此,全党全社会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,以更大的决心、更强的力度、更有效的举措,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,确保到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。

(文/秦汉雄风)


地址: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康美开发区康元路8号 邮编:362332 版权所有 © 闽南科技学院学生工作部(处) 闽ICP备05020843号